您好,欢迎访问威海机构编制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阳光信息>>信息动态
​荣成市“四个打造”建成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共用信息管理平台
发布时间:2020-03-12 10: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委编办 字号:[ ]

为打通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数据壁垒,荣成市深入贯彻上级部署要求,以推进“集成式改革”为契机,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于2019年年底自主研发建成全市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共用信息管理平台,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主动建设信息平台的非试点城市。

一、打造系统联通“一个平台”。以机构编制部门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在保持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四部门自有信息系统相对独立运行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个综合业务办理平台,推动信息平台数据库与四部门自有系统间数据、业务双向联通。同时,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实名制管理数据唯一性、实时性、准确性的优势,推动编制职数、实有人员、财政供养情况的相互印证,形成闭环式管理。当机构和人员信息发生变更时,数据会实时传输到信息平台数据库中,信息平台经过处理后,再将数据发送给其他部门自有系统,确保各系统间数据的实时统一性。

二、打造信息录入“一套数据”。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抓住信息录入这个关键环节,区分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分别提出处理原则,确保录入数据的真实性、权威性。其中,对历史数据,按照“基础对接、比对规范、整合入库”的工作思路,在系统间分两步进行一致性比对。一是以编办系统机构和在编人员数据为基础,比对单位名称、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三项基础指标,共发现问题数据499条。对这些数据,四部门安排专人进行分析会商,对于短时间内可以修改一致的,及时进行调整;对于存在异议不能修改一致的,进行了重点标记并研究确定了处理意见。二是延伸规范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学历、简历等拓展指标100余项,建立跨系统信息对应关系,确保指标“全对接”、数据“全覆盖”。对新产生的实时数据,按照“谁管理谁录入”的工作原则,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同一数据信息只录一次。比如,机构设置、领导职数等情况由编办负责维护,保持与省市机构编制管理系统的数据同步;干部个人基本信息由组织部门负责认定和关键指标修改;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工资待遇情况,由人社部门业务科室负责维护,保证数据一个源头,提高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打造业务办理“一个链条”。将所有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形成以流程为核心的全维度协同一体化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以干部调动业务办理为例,信息平台建设前需要五个步骤:①调出单位和调入单位分别到组织人事部门拿调令和介绍信;②分别在编办系统做减人、增人业务;③到编办办理增人手续;④到人社部门办理工资核定业务;⑤到财政部门办理工资发放业务。信息平台建成之后,这项业务只需两步:①组织人事部门发起调动业务,指令自动传输到编办系统并完成增减编办理;②调入单位在信息平台上办理工资业务,并将业务数据报送财政。全流程在线上操作,简便快捷。

四、打造接口管理“一体集成”。为解决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接入需求,信息平台采用开放式架构,提供基础的集成平台。目前,在横向上,信息平台不仅可以集成四个部门系统,也能接入第三方的数据及应用,可实现与纪委监委、公检法、信用管理等其他部门的数据交换;在纵向上,也可实现与上级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

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通了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的数据壁垒,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据统计,自信息平台建设应用以来,全市已跨系统比对机构、人员编制数据18万余条,规范修正部门自有系统间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所在单位等差异数据874处,先后办理增人、减人和用编计划业务200余项,办理时间缩短50%以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