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威海机构编制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阳光信息>>信息动态
荣成市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助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提升
发布时间:2020-03-05 1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委编办 字号:[ ]

近年来,荣成市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将信用建设融入到行业监管、行政审批等相关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全面助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的提升。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荣成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的领导小组,设立直属市委的市社会信用中心。出台50多个规范性文件、270多个配套文件,把信息征集、评价应用、联合奖惩等信用建设的每个环节,都纳入了制度化轨道。建成了市社会信用管理系统,设立了党政机关、社会法人、自然人、村居组织4个数据库,58万多本地居民、14万外来人口、4.9万个体工商户、1.9万家企业、122个部门单位、1420多个村居和社会组织全部建立“信用档案”。 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政务信用评级”,实行千分制考核,根据得分高低分为AAA到D六个等级,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从党政机关到社会法人,都有了自己的“信用等级”,为信用结果应用提供了简单直接的判断标准。近年来,共出具信用报告5.5万多份,提供公务查询68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工作试点市,信用已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

二、把信用体系融入行政审批改革,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载体。将信用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突破口,凡是市级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全部注明适用的信用等级;凡是企业和个人提交的审批事项,都要看信用等级;凡是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分配活动,优先考虑诚信度高的企业和个人;对诚信等级高的个人,推出信用贷款业务,放宽授信额度和还款期限,并给予30%的利率优惠,目前授信了1046户、2.5亿元。特别是2018年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以来,在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基础上,创新了两种信用审批模式:一是创新告知承诺制,对11项行政权力事项涉及的20个证明材料,凡是信用等级达到A级及以上的,可以用《告知承诺书》代替证明材料;二是创新容缺办理制,对83项行政权力事项,主件齐全、其他条件和材料有欠缺的,只要申请人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齐,窗口先予受理、容缺预审,如果规定时限内没有补齐容缺材料的以及在告知承诺中提供虚假承诺的,纳入“失信名单”进行联合惩戒。通过以上举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了1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完成不动产登记、27个工作日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1327”目标,荣成市被评为全省投资环境最佳县市。

三、把信用体系融入行业秩序监管,成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新载体。荣成市围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主要建立了三个“子体系”:一是建立了行业信用监管体系,把行业内法律法规管不到、传统手段管不好的问题,都纳入信用管理。目前,已在城市管理、出租客运、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等42个重点行业,实施了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开发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平台,1.9万家企业、4.9万家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共归集公示相关信息17.2万条。相关主管部门单位以信用为抓手创新监管手段,形成对本监管领域主体的行业信用等级及行业信用“红黑名单”,依据制度落实对守信主体的压缩监管措施,对失信主体的加强监管措施,同时落实对行业“红名单”的褒奖、加分等激励措施,对失信“黑名单”的联合惩戒措施。二是建立了部门联合奖惩体系,依据本市相关部门已经签署的联合惩戒备忘录及威海市公布的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开发联合奖惩应用程序,直接嵌入到各级各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办事流程,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比对,自动反馈。目前程序已接入本级“红黑名单”信息4000多条,对接威海市及以上“红黑名单”信息80多万条,36个部门单位按照联合奖惩措施清单要求,在指定领域推进联合奖惩工作,目前,已完成对300多家市场主体的联合激励,230多家市场主体的联合惩戒,形成了“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导向。三是建立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制定《关于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见》,引导市场主体增强信用意识、防范经营风险,近三年来,市场主体在选择合作伙伴、信贷、投资等方面查询和使用信用报告5800多份。同时,还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引入信用体系,出台了《职工会员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选择包括泰祥食品、热电集团等6家企业,作为首批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创建单位。比如,泰祥集团自主开发了个人诚信管理系统,对全体员工进行信用考核评价,作为公司评先、选优、提干的依据。今年,全国总工会将荣成市确定为全国首个职工信用建设试点城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