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威海机构编制网!
当前位置:
首页
>>阳光信息>>信息动态
从“花钱养人”到“花钱办事” 环翠区探索实施司法辅助管理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0-08-05 17: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委编办 字号:[ ]

为了解决法院系统受理案件数量逐年增长,“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凸显的问题,环翠区探索实施了“司法辅助事务外包”工作模式,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将司法审判业务中辅助性事务剥离,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合理设置外包事务,有效解决群众诉累问题。一是设立专职导诉岗位,解决群众反复跑腿的问题。将登记立案、诉前调解、诉保受理、资料转递等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项目,集中在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办理,设立专职导诉岗位,根据群众业务需求进行分流引导,指导群众进行网上立案、备齐诉讼相关材料等,确保群众一站办理到位。二是建立科学排期机制,解决司法资源利用的问题。相关案件受理后,统一交由外包项目部,根据分案法官庭审安排、案件具体情况等信息,逐案进行排期,确定开庭时间,有效避免了原来法官自行排期导致审判庭利用冲突等问题,排期用时缩短至立案后2—3小时。三是建立分层送达机制,解决案件送达效率不高的问题。立案及排期后,由外包人员制定应诉文书,并将案件相关材料统一向当事人集中分层送达,即首先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方式进行送达,其次进行邮寄送达,再次进行直接送达。对始终无法送达的,由外包人员拟定公告文书,由审判团队进行公告送达,进一步提高了案件送达效率。

二、规范管理外包人员,有序推动外包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强化管理,确保外包事务流程规范。在区法院和执行局设立审判与执行事务外包项目部,所有司法辅助性事务工作均实行统一分配、集约办理。根据立审执环节不同,将外包人员分为诉讼组、审判组、执行组,结合外包工作内容,每组设置5—6个工作岗位,实现人员、岗位、事务的精准匹配,确保各项事务高效完成、有序衔接。二是技术支撑,确保外包事务智能高效。引入法庭资源管理系统,通过人工分配和法官预约的方式,为所有案件分配审判法庭与开庭时间,排期信息直接与法官手机中的ALPHA软件对接,可随时查看日程安排。同时,开发了卷宗流转APP,实现卷宗流转的全程留痕、随时倒查。三是建章立制,确保全程安全运行。制定外包与审执流程衔接专项制度,就案卷流转时限、操作流程等做出明确规定,全面提高对接效率,促进审执流程规范开展。针对外包项目岗位,制定了《诉讼组岗位职责》《审判组岗位职责》《执行组岗位职责》等规程,对司法辅助事务与司法核心事务进行细致区分,明确外包工作机制权责分工、统一标准,确保外包项目规范、高效、安全运行。

三、明确外包人员职责,有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一是划清工作职责,提升工作效率。实施“司法辅助事务外包”工作模式后,各项辅助工作由外包人员承担,外包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快速熟悉、掌握工作技能,通过标准化体系和“流水线”作业,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司法辅助事务外包”工作模式运行以来,诉讼组累积录入案件信息7958件,审判组排期5505件,执行组协助执行结案2108件。二是专注核心业务,提升审判质量。实行司法辅助事务外包模式,法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门用于案件的“审、判、写”,有效提升审判工作质量。今年以来,区法院法官人均办案数为257件;审执结案件11329件,同比上升13.8%;案件服判息诉率为90.35%,同比上升了2.26%;审判案件结案率提升至82.1%,实现了办案数量、办案质效和办案用时、群众诉累“双升双减”。三是隔离审诉两方,助力廉洁司法。司法辅助事务由第三方全程、全面参与,在司法人员与当事人之间形成“隔离带”,即形成“当事人—外包人员—法官”的司法行为模式,有效隔绝了审诉双方非正常接触的可能性,严防司法不廉行为的发生。建立跟案制度,审执流程由第三方公司就各关键节点予以警示、督促,进一步压缩了司法权力的寻租空间。今年以来,环翠区法院法定期限内结案率99.4%,居全市首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