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区优化“三个关系” 助推高质量发展 |
||||
|
||||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开发区体制改革为契机,聚焦主责主业,结合职能剥离划转,科学理顺职责关系,营造更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力助推了高质量发展。 一、剥离社会事务职能,优化管委会与市直部门、代管镇街的职责关系。一是做好上收市直的职能剥离。将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海洋执法、文化监管、体育、民政和残疾人事业、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直接上交市直相关部门,随职能上划市直部门37人。编制《市属开发区管委会与市直有关部门职责边界清单》,厘清与市直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事项47项,确保职能划转稳妥有序。二是做好向代管镇街的职能剥离。将司法和综治维稳、城市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治理等8个领域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下沉镇街。厘清镇街职责清单,制定了《管委会与镇(街道)职责边界清单》,明确职责边界19项,公布镇街权力清单79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74项,明确镇街属地管理主体责任4项、配合责任75项。建立工作准入制度,镇街新增事务必须经区党工委同意。针对执法、建设等领域职能重叠问题,区级部门与街道互认权责36项,构建了权责清晰的运行体系。三是做好代管镇街承接职能的配套保障。实施“三个清零”,主动将镇街招商引资任务、经济指标考核和历史欠账进行清零,为镇街化解历史债务,让镇街轻装上阵,集中更多的精力抓好党的建设、安全稳定、社会治理等中心任务。加大人员编制倾斜力度,平均每个镇街划转和下沉人员7人,下沉事业编制10名,充实了人员力量。加大财政支持,对于下放职能的所有重点专项工作由区财政单独列支保障,确保镇街“拿得出钱、干得成事”。充分赋予镇街人事考核权、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重大决策决议权、城镇规划参与权、反向考核评价权等5项权力,极大提升了镇街党(工)委统筹能力。 二、剥离开发运营职能,优化管委会与国有平台公司的职责关系。一是组建国有集团公司。成立高新控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总资产225亿元,下设高新城市建设公司、高新市政建设公司、高新园区运营公司、高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4个二级子公司。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管理,设董事会、监事、经营层,与管委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通过市场融资等方式自筹资金,进行产业园区建设、市政基础建设等任务。二是厘清职责边界。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制定实施全区经济发展规划,抓好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双招双引、园区建设、企业服务等主责主业,将适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运行的,原由管委会承担的开发建设、产业培育、投资运营、专业化服务等开发运营职能,剥离交由区属国有开发运营公司承担。制定出台了《管委会与区属国有开发运营公司职责边界清单》,明确了开发建设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园区运营管理、国有资产运营管理职责边界4项。改革后,高新控股集团公司聚焦主业,在投融资、重点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20年,实现融资38亿元,完成总投资29亿元。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高标准推进。完成了6个市政交通项目、25条市政主干路和14条背街小巷的精致改造任务。 三、强化协同合作,优化管委会与外部要素支撑的职责关系。一是打造“1+4+N”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与驻区科研院所、高校、骨干企业的协同合作,联合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大公共创新平台基础上,打造了“1+4+N”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聚焦产业需求,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共引进创新平台16家,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创建了全省行业唯一的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孵化企业136家,集聚高端创新人才500多人。二是鼓励企业市场化运营园区。大胆探索,积极将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交由威海高新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有效管理运营,2020年融资32亿元,建成专业厂房及配套设施72万平方米。支持威高集团打造“医疗器械工业园”,推动高新控股集团公司与威高集团签订了共同建设运营威高(医疗器械)工业园山东高创医疗器械研究院合作协议。三是探索合作共建开发区。发挥国家高新区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合作对接,与环翠区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建中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园区合作协议书》,对占地262亩的共建园区实施“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产业布局、统一行政审批、统一综合执法)的一体化管理格局,突出政策叠加、要素互动的优势,通力协作、共同发力,为下步打造“产业高度集聚、配套功能完善”的区域专业化园区奠定了基础。 开发区体制改革完成以来,威海市高区通过外部关系的理顺优化,推动实现了瘦身强体目标,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2020年,高区以不足威海全域1/40的面积,贡献了威海市41%的工业营业收入、46%的工业增加值和54%的工业利润,成为威海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全省159家开发区和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稳居“第一方阵”。其中,投资强度和亩产效益两项关键指标,位列全省前三。2021年1-4月,高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20.7%,超出全市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开发区体制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形成了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