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三点发力”抓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
||||
|
||||
今年以来,荣成市委编办积极探索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新路径,推行事业单位“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模式,力促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提质增效。 一、一体推进抓实施。坚持系统观念,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纳入荣成市目标责任制考核“大盘子”,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建立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常委副市长、编办主任任副组长,纪委、宣传部、人社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委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筹推动、部门各司其职、多方协调联动”的全新工作格局。研究出台《荣成市2023年度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细化考核任务,实行分组分类考核,按照“部门所属事业单位4家及以上的成立单独专业考核委员会,小于4家单位的纳入综合考核委员会”这一原则,成立13个专业考核委员会,切实保障考核抓实抓细。 二、差异考核重实绩。充分考虑职责任务差异,精准评价工作质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施“共性+个性”的差异化考核,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印发实施《2023年度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共性指标考核标准》,对全市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建设、作风纪律建设等6个共性指标进行统一考核,统筹考虑事业单位功能定位、职责要求、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因素,将事业单位分为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等13个专业考核组,党群政务部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与服务部门事业单位等3个综合考核组。围绕履行职责、服务中心工作、创新突破等5项差异化指标,由编办会同相关考核责任单位制定专项考核标准并联合组织实施,由“一家考”变为部门“联合考”,由“共性化”考核变为精准“差异化”考核,实现考核单位、考核项目“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三、双向激励求实效。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探索建立“正向+反向”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提拔、择优竞聘上岗、信用评价管理等方面挂钩。组织各单位进一步细化分解指标任务,配套完善内部考核办法,将重要工作压实到科室、具体到个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为“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的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人员比例分别为20%、17%、15%;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为“较差”等次的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人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10%,切实体现“奖优奖勤、鞭策后进”的工作导向,充分激发事业单位动力活力,推动提升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提质升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