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乳山发挥“四个效应” 全力推动监管执法破局发展 |
||||
|
||||
为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威海乳山市明晰2个定位、厘清462项职责边界、健全8项协作机制,破解了多年沉积的主体职责边界不清、执法范围模糊等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发挥“四个效应”,有效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管得住”四个问题,切实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步入监管执法“快车道”。 发挥激励效应,以特色办法解决“谁来管”。聚焦群众反响较为集中的问题,乳山市在启动争议协调处理机制的同时,创新制定“先解决问题再说”工作办法,建立诉求办理奖励加分机制,最大限度化解风险,推动快办快结,防止小事拖大,把“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勇于担当、马上就办”要求落实到监管执法民生诉求办理上,有效解决精致城市、乡村振兴等领域诉求500余件,按期化解率100%。去年7月,针对餐饮店外道路下水管堵塞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自身职责范围外主动担当,立即赶赴现场一线,应用“先解决问题再说”工作办法先行处置,当日即解决群众诉求,有效避免久拖不决现象发生,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发挥协同效应,以联合抽查解决“管什么”。针对监管成效不明显问题,乳山市对同一检查对象涉及多部门的行政检查事项,推行“综合查一次”,既当“管理员”又当“服务员”。由市场监管局牵头,24个部门共同参与,划分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74个领域,制定118项《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去年开展联合抽查360余次,抽查市场主体1400余户。同时,实行信用风险分类差异化监管,提升联合抽查的精准性,将监管资源侧重高信用风险企业,问题发现率提高50%。通过源头管控,真正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对监管对象干扰最小化,切实提升联合抽查“高效能”。 发挥头雁效应,以创新模式解决“怎么管”。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这一交通运输新业态领域推行“1+1”工作法,获得民生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揭榜挂帅”改革试点创新成果。推行“非接触式执法”1个新模式,通过“飞鸽传书”平台短信通知,在行政处罚前、处罚决定送达当日、逾期未履行处罚决定10日内、催告书送达当日,四次以“飞鸽传书”短信形式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提醒告知。推行“保险抄告”1项新制度,对已经依法做出《行政处罚书》且当事人未按期缴纳罚款的网约车案件,依照《“非法营运”涉案车辆保险抄告制度》抄告银保监部门,实施民事惩戒。目前采用“非接触式执法”模式办理“非法营运”案件11起,向保险监管部门抄告6起,当事人主动缴纳罚款8起,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双统一。 发挥乘数效应,以刚性约束解决“管得住”。聚力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乳山市推行“三联工作机制”,由全面依法治市办、市纪委监委、市委编办联合发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全面依法治市办将推进行政执法工作纳入《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市纪委监委将监管执法“负面清单”以专门模块写入《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市委编办持续将监管执法履职情况纳入机关职能运行监管考核,作为市级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重要指标。以三项刚性约束为监管执法工作蓄力加压,提升协同联动环境“软实力”,形成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协同管理、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