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四个三”构建核心职能监管体系 凝聚服务高质量发展“向心力” |
||||
|
||||
威海市委编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以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在加强机关职能运行监管上持续发力,“四个三”构建起职能监管体系,推动各部门履职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一、“三全”明职责,以职能管理强发展定力。一是全要素清单化明晰部门法定职责。编制公布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统一权责事项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等要素,推动部门将权责清单贯穿到职能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二是全领域颗粒化厘清部门职责边界。创新编印《威海市职责边界一本通》,颗粒化厘清20个行业领域298条职责分工,为政务服务等重点工作迅速落实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全过程档案化做好部门职能运行记录。建立健全职能运行监管档案,实时更新部门重点改革任务台账、来电来访与请示事项台账、机构编制事项执行情况台账、职责分歧办理情况台账“四本台账”,为有效监管部门职能运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三促”抓评估,以流程再造激发展活力。一是紧盯议事协调机构促联动。开展议事协调机构履职专项评估,全面梳理承担具体工作的部门内设机构,系统评估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发挥情况,查摆解决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等问题54个。二是紧盯招商引资部门促落实。开展招商引资履职专项评估,组织编制招商引资履职清单,细化内设机构职责150项,优化流程分工46项,明确工作岗位70个,实现招商引资“责任到人、目标到人、任务到人”。三是紧盯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促提效。试点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专项评估,累计督导11个部门整改问题28个,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较差的部门暂停受理机构编制事项,切实强化“以评促改”的严肃性。 三、“三评”强考核,以绩效评价添发展动力。一是目标导向评作为。按照市委“跳起来摘桃子”的要求,将目标成效性设置为“好”“一般”“差”,高标准、严要求评先选优,层层传导“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压力。二是问题导向评履职。强化日常监管,实时记录部门推诿扯皮、调整权责清单不及时等问题,作为年底量化扣分的重要依据,持续推动部门主动履职、担当作为。三是实践导向评实效。立足考准考实,加强实地调研,采取部门自查+编办走访的方式,现场评估部门各项重点任务目标、日常履职任务完成情况,提高考核客观性、真实性。 四、“三建”优机制,以制度创新增发展潜力。一是建立职能运行立体化监管机制。出台《威海市市级机关职能运行监管实施办法》《威海市市级机关职能运行监管观察员队伍管理办法》,建立职能运行监管观察员队伍,每季度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条左右,多维度评估部门履职成效。二是建立职责分工高效率协调机制。出台《威海市市直部门职责分工协商协调办法》《威海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争议事项办理流程》,明确解决职责分歧的主要原则,实现职责分歧化解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三是建立机构编制全链条管理机制。出台《威海市市直部门单位机构编制事项动议程序》《威海市委编办机构编制申请事项评估办法》《威海市机构编制决策事项执行报备工作办法》,实现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4个关键环节无缝对接,有效推动机构编制决策事项更好服务中心大局、更快产出使用效益、更加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