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乳山市委编办深入推进“四个强化” 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监管水平 |
||||
|
||||
为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效能,切实履行事业单位监管职责,威海乳山市委编办不断探索事业单位监管的新方法、新手段,深入联系基层,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机制,构建全面、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有力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政策培训指导,深入推进规范化监管。系统梳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汇编印发《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政策汇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业务指南》,收录各级政策文件32条,制定法人登记、年报公示、证照应用等10项工作流程,向276家事业单位覆盖发放,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加强登记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的责任分工体系,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列入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先后2次开展全市业务工作人员集中培训,对教育、卫生等行业系统进行专题培训,并分期分批组织新进人员“以干代练”轮训提升,做到“让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 二、强化日常登记管理,扎实开展动态化监管。在传统的“一户一档、一档一盒”的基础上,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台账,涵盖全市事业单位的登记数据、历史沿革等基础信息,并与组织人事、机关事务、社会信用等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先后向81个单位发送业务事项提醒,确保登记事项不遗漏、早更新。根据线上核查、实地检查等工作开展情况,建立事业单位监管问题台账,记录法人年报公示、信用等级评价、“双随机、一公开”等方面问题,全面跟踪整改,整改完成率100%。 三、强化日常走访联系,坚持落实常态化监管。探索实行领导干部蹲点联系机制,分公益服务、机关保障和综合执法三个组别,由班子成员带队每季度开展1次走访座谈,听取对事业单位职责定位、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意见建议,共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21条,为机构编制事项调整提供一手参考。按照“全面体检+专项检查”的监管思路,依托登记管理系统,组织对所有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登记涉密信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反馈发现问题、限时督促整改到位。 四、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助推实现科学化监管。坚持树立奖优罚劣的工作导向,制定出台《乳山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红黄绿”分类评价办法》,明确登记管理16条正负面事项,对审核全面达标的单位评价为“绿色”类别,在机构编制事项、职称设置比例、个人评先选优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在政策范围内容缺办理机构编制业务;对存在风险隐患、负面问题严重的单位分别评价为“黄色”或“红色”类别,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暂停调整机构编制事项,增加检查抽查的比例频次,并将检查情况向主管部门通报反馈,持续跟踪整改成效并及时审核验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